金沙9001w以诚为本客户

广州市雅斯展览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发展 >> 降本增效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发展 >> 降本增效 >> 正文
科学发展
 聚焦注水 
 降本增效 
 安全之窗 
降本增效
主力队的“微创”智慧
2020-06-09 17:44   审核人:

杏子川采油厂采油一队作为该厂原油生产的主力区块,目前年生产能力在22万吨以上,占全厂82万吨产量的28%,是该厂原油开发最早的区块,也是6个采油队中当仁不让的主力队和排头兵。

随着产能的逐年递减和刚性成本的不断增加,该队破除万难想办法、解难题,强化管理夯基础,发挥优势补短板,挖掘潜力控成本,强根固魂促党建,使得原油生产任务连续两年稳中有增。2019年,该队全员铆足干劲向着22.11万吨原油生产任务目标冲刺,年底实际完成23.82万吨,超出目标值1.71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在超额完成任务的同时,成本费用再一次刷新纪录,取得“三年连降”的好成绩。

当前,应对低油价形势又是摆在采油一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能在严峻形势下做到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总目标,该队的“智多星”们有自己的“微创”智慧,今天带大家去了解了解他们增收节支那些事儿。

01

5月下旬,记者走进采油一队化218井组。环视井场一周,与储油罐台齐高的棵棵绿树将整个井场包裹,翠绿的枝叶迎风摇曳。地面干净整洁,设备防护栏杆红黄相衬,抽油机上下律动。旁边的注水房内,每口井的注入数据正通过“物联网”方式自动采集传回到终端。采注工正头顶安全帽,手戴劳保手套,拿着铁锹、棉纱、管钳等常用工具轻松地巡检着井场在运行设备。不远处山腰上方,“撸起袖子加油干”7个嵌入山体的绿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化218井组,本是采油一队的一个普通井组,随着该队“智多星”们小改小革成果的一项项应用落地,这个井组变得不再普通,设备上随处可见“微创”痕迹,就连井下也不例外,有些甚至还充满了“科技范”。

采油工李伟常驻该井组达8年之久,说起井组以前的工作量和强度,一肚子苦水的他就像倒翻的五味瓶:“以前每天起来,除过量罐、报液量、填写报表这些常规工作以外,每次都要特别留意一下抽油机运转情况,井口盘根盒隔三差五漏油,天天紧固也不起作用,特别费盘根;电机底座过两天就得紧固一次,不然皮带松动了磨损容易断裂。特别是注水数据需要四个小时采集记录一次,再加上外出巡线往返三个多小时,有时候几个活叠加到一起,忙完至少出两身水,晚上一沾床身心俱疲、腰酸背疼,半夜还要硬着头皮起来查抄注水数据……”

说到如今的变化,李伟喜笑颜开饶有兴致地说,令人头疼的“顽疾”现在被采油队的革新“达人”改良后,工作量和强度明显降低了,井口的盘根可以金沙9001w以诚为本客户到三到六个月不换,且盘根盒没有跑冒滴漏现象;抽油机电机底座不用像以前把四个角的螺丝都松开然后再紧顶丝或拿撬杠往后顶,既费时费力还不安全,现在用摇把轻轻松松摇几圈就拧紧了;抽油机机身注黄油也不用抱个黄油枪爬高踩低,现在走到抽油机跟前,脚踩几下注黄油装置,黄油就顺着细管注进设备了;每天也不用每隔四小时查抄一次注水数据了,报表都淘汰了,数据都是自动生成,自动回传,准确度还高,现在还能腾出足够的时间外出巡管线了,总结起来就8个字:“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02

当好油井好医生,精心呵护油水井。李伟口中提到的盘根盒与电机革新“达人”,名叫李智,在采油岗位上工作已超过10年,曾经也是被换盘根和移动电机这样的繁琐活计折腾的苦恼不已。他告诉记者,油井生产过程中,盘根算得上是一个消耗比较频繁的材料了,特别是偏磨井、断液井和高含水井更换率更高,有时一个月甚至可以达到3次以上。他还以此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盘根7元,一台抽油机每次需要两个盘根合计14元,一台抽油机一年消耗费用就得504元,采油队更换频率较高的井累加起来超过200口,一年消耗的费用就估算都超过了10万元。

为尽快解决这项难题将费用降下来,革新尝试中,李智对井口盘根盒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多次尝试,就连烂手套、高弹性布料、旧车带等都成了他的“试验品”。经过多次改良,抽油机废旧皮带成了最理想的密封材质,还在皮带长条形状上做起了文章,将盘根盒体留出与皮带粗细相同的口径,且带螺旋状,除外部留出一截外其余的全部代替盘根旋转压入盘根盒内,同时增加可以调节偏心的设计,当皮带有所磨损时在外部皮带擦附黄油的基础上紧固盘根盒使皮带旋转入盘根盒内,直至外部皮带全部使用完再更新另一条废旧皮带,一般一根皮带可以使用半年,一年在不产生新费用的情况下两根废旧皮带就可以把全年的老式盘根所需费用节省出来,整体上突显了调偏、润滑和连续填料三个优点。这种节能型井口密封器,按目前全队推广200套来算,一年就能省下10万余元。

“小发明、小革新本身就是为了创收创效,井组易耗材料通过修旧利废和小改小革的成果应用,达到管用、实用、耐用的节支效果,如果及时得到推广应用,取得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李智深有感触地说。

03

让李智引以为傲的小革新还有抽油机电机移动装置,有一次,他在帮工友移动电机紧固皮带时,刚把电机四个角的螺丝松开,却发现两根辅助移动电机的细长螺纹顶丝锈死变形,几人合力尝试多次,握扳手的手掌都磨出泡来了顶丝依旧滋滋地响,却还是纹丝不动。“顶丝退不出来,电机被顶的死死的,怎么办啊”工友们在旁边无奈地叹着气。

心疼工友的李智,见状便找来锯子三下五除二锯掉了顶丝,与工友用撬杠合力将电机撬至拉紧皮带的位置,然后将电机四个角的螺丝重新拧紧,看着工友的磨出血泡的手和激烈讨论却没有解决办法的场景,李智满脸愁容一言不发的回去了。“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大家每次因为这些琐事折腾的焦头烂额!”他一边走着心里一边盘算着改进方法。

一个月后,李智从车床工作台的原理中获得灵感。“对,既然顶丝拧起来那么吃力,何不将电机改成滑动式的……”有想法就尝试,他搬来一个电机在其底座设计了两根固定轨道,轨道用丝杠连接,丝杠末端焊接一个可以带动丝杠转动的手柄,摇动手柄,轻松地将电机滑动到指定位置,来回试了好几次以后,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太方便了,以前三个人围在电机前猫着腰抬的抬、撬的撬、拧的拧、推的推,费劲鼓捣半天才能完成这项工作,现在想要紧固皮带轻轻转动一下手柄轻就可以了,安全操作不仅有了保障,皮带寿命也金沙9001w以诚为本客户了,真没想到李智这个小改动竟帮我们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问题。”亲手试完操作的工友连连称赞李智的革新成果。

04

采油工李伟的搭档是注水工宋飞,两人一天的工作量就是完成化218井组的采注任务,对于宋飞来说,变化最大的就是注水物联化。他谈到:“自从注水井组连上物联网后,对于他最大的便利就是不用再每四个小时抄写一次报表,现在填写报表的大本子也省去了,而且不管是身在何处,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直观看到注水井单井的瞬时注水量、累计注水量、日注水量、干线压力等,问题井也会出现提示,方便第一时间调整参数和设备维护。”

刘雪忠是采油一队注水站站长,负责全队的注水及物联网工作,他告诉记者,厂级注水项目区在采油一队就有两个,为加快精细注水的进程,目前,物联技术已覆盖采油一队11个采油站,39个注水站配水间的199口注水井,基本实现了物联网全覆盖。5月份,刚验收新投用的两个注水项目区已全部安装了物联网,人员正在有序撤出,平时一个区块6个点需10名职工,现在配1人足够,不需要再印刷注水报表,全厂的印刷费都会因此而降低。

谈到物联网的优势刘雪忠表示,从表面看物联网的使用使原来需要现场录取的数据变成自动生成,减轻了职工工作强度,大幅度缩短了技术人员查找和收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优化人员配置。从内在优势讲,它能实时监测每一口井的注水情况,并根据检测情况实现数据的采集、存贮、分析、绘趋势曲线、数据远程传输等功能,这样一来,既降低了人工操作出错率,数据需要调整时也会有提示预警,从而达到精细注水的目的。

05

采油一队的创新达人里除了善于创收革新的职工,队领导也“亲自操刀”,创新工作方法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队长白国栋就是其中一位。

“支票”支招扎钱袋,精打细算当管家。在一队任职6年里,对于材料管控白国栋有自己的一番心得,他说:“作为一队之长,成本管控上操心多、压力大、责任重,材料费用作为生产成本管控中消耗的大头和管控的难点,虽然各个采油站在领取材料时有登记,但是只是一味的缺了就领,费用有没有超支心里却没有自己的一本账,再加之领料日与出库日时差原因,有些材料本月领取,有可能几个月后才出库开票,这样的‘时间差’致使本月实耗难以核算,看似细水长流,久而久之就成了‘只有累计实耗、年底结算总账’的糊涂账。”

基于此,白国栋创造性地提出“材料清楚支票”的想法,他按照各采油站的区域大小、材料消耗等类别均衡值,按比例下达次月材料费用计划,并将材料费用转换成500、1000、2000、5000不等面值的支票,按照月度材料费用与支票额度等价原则,将“支票”下发给各采油站,由各站长统一保管,需要时带上“支票”去采油队材料库“购买”所需材料即可。

“从‘领料’到‘买料’的转变,让11个采油站的管理人员在材料消耗上都有‘花钱’观念,倒逼各站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同时,采油队认真盘点库存材料,划分急需材料、备用材料和修复再利用材料,按需配料不仅使材料的使用更加的合理、规范,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材料积压和浪费的现象,真正把有限的费用用到了“刀刃上”。”白国栋如是说。

在他的精打细算下,采油一队的材料费用相比往年减少了160余万元。

履职期间,白国栋还先后研究设计了压裂液沉砂过滤装置、过滤网改进、自主维修泵等几种生产上的小革新应用,既让操作繁琐、影响生产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凭着“既当指挥员、又当突击手”的工作干劲,白国栋还荣获了2016年度集团劳动模范。

06

生产搭了台,党建就要唱好戏。目前,采油一队共有党员32名,其中在技术、管理等重点岗位上的就有14名,这部分党员技术骨干在改革创新和技术项目攻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采油一队支部书记张治理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支部将落实集团“强根固魂、引领发展”党建工作体系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和导向,继续做细做实支部从实际工作中提炼的“3融入2提升1保障”工作法,特别是在“党建+技术”方面,充分挖掘党员技术骨干在科技创新和项目攻关上的潜力,现在已经成立了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致力于破解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

杨永钊是采油一队的技术带头人,也是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的组长,除了带领队技术员队伍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也热衷于小革新、小发明。其中最让他满意的“作品”就是油管扶正防偏磨回音标,它的推广应用彻底解决了功图液面测试数据不准的问题。

动液面的准确测量是油井生产制度的制定和油井问题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测量不准,就会对油井的研究和后续决策带来困难。杨永钊介绍说:“平常购买使用的大多是活动式回音标,一个800元,贵不说精确度也不高。我就想着只要能做出一个能阻碍声音直线传播、且使声音完整的返回到井口的器件,那么这笔钱就能省下了。”

07

油管扶正器完美“助攻”。一次油井清蜡检泵作业时,杨永钊看到刚刚从井里取上来的油管扶正器,就近翻来倒去端详了半天,会意一笑心里有了“一物多用”的主意。回去后,他在扶正器塑胶上部加工安装圆形钢垫圈,用来阻挡原塑胶导油槽对声波的流失。等两个部件焊接好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正在作业的油井现场,趁着清蜡检泵的机会将装置下到井里看效果。

“原理都一样,都是反射声波,肯定能行!”杨永钊嘴里嘟囔着。

技术员小张将信将疑的反问道:“人家正规的一个800块钱,你这个连20块钱都不到,咋这么肯定哩”。

杨永钊像是没有听见,专心地测着动液面深度。经过三次测量比对核实,数据均显示956.52米。

杨永钊高兴的叫了起来:“小张,快看一下这口井咱们平时测量的深度是多少”

“杨队,是978.09米”小张说。

杨永钊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说:“看来这个钢垫圈比原塑胶导油槽更能减少声波的流失,测量误差足足缩小了21.57米呢”。转而故意抬高腔调说,钱少咋了,这叫小投入、大效益哩。

目前,全队经过推广使用600余口,已累计节约费用40余万元。

在谈到这些“微创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时,队长白国栋深有感触地说:“目前采油队推广的小改小革成果累计节支约220万元,虽然改变的只是一小处,却换来了低劳动强度、低投入成本、高安全系数这样的大效益。总之,说一千道一万,降本增效的‘主战场’还是在一线,作为采油厂的主产区块,面对当前严峻的低油价形势,我们采油一队将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增强全员危机意识,继续挖掘成本潜力,按照采油队既定的应对低油价‘19条’方案,把创新成果和小改小革应用和发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断降本增效,努力实现‘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总目标。”(杜培华 但勇)

上一条: 小发明有大智慧 “金点子”创大效益
下一条: 小改小革显担当 开拓创新促发展
关闭窗口
科学发展
 聚焦注水 
 降本增效 
 安全之窗 
降本增效
主力队的“微创”智慧
2020-06-09 17:44   审核人:

杏子川采油厂采油一队作为该厂原油生产的主力区块,目前年生产能力在22万吨以上,占全厂82万吨产量的28%,是该厂原油开发最早的区块,也是6个采油队中当仁不让的主力队和排头兵。

随着产能的逐年递减和刚性成本的不断增加,该队破除万难想办法、解难题,强化管理夯基础,发挥优势补短板,挖掘潜力控成本,强根固魂促党建,使得原油生产任务连续两年稳中有增。2019年,该队全员铆足干劲向着22.11万吨原油生产任务目标冲刺,年底实际完成23.82万吨,超出目标值1.71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在超额完成任务的同时,成本费用再一次刷新纪录,取得“三年连降”的好成绩。

当前,应对低油价形势又是摆在采油一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能在严峻形势下做到全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总目标,该队的“智多星”们有自己的“微创”智慧,今天带大家去了解了解他们增收节支那些事儿。

01

5月下旬,记者走进采油一队化218井组。环视井场一周,与储油罐台齐高的棵棵绿树将整个井场包裹,翠绿的枝叶迎风摇曳。地面干净整洁,设备防护栏杆红黄相衬,抽油机上下律动。旁边的注水房内,每口井的注入数据正通过“物联网”方式自动采集传回到终端。采注工正头顶安全帽,手戴劳保手套,拿着铁锹、棉纱、管钳等常用工具轻松地巡检着井场在运行设备。不远处山腰上方,“撸起袖子加油干”7个嵌入山体的绿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化218井组,本是采油一队的一个普通井组,随着该队“智多星”们小改小革成果的一项项应用落地,这个井组变得不再普通,设备上随处可见“微创”痕迹,就连井下也不例外,有些甚至还充满了“科技范”。

采油工李伟常驻该井组达8年之久,说起井组以前的工作量和强度,一肚子苦水的他就像倒翻的五味瓶:“以前每天起来,除过量罐、报液量、填写报表这些常规工作以外,每次都要特别留意一下抽油机运转情况,井口盘根盒隔三差五漏油,天天紧固也不起作用,特别费盘根;电机底座过两天就得紧固一次,不然皮带松动了磨损容易断裂。特别是注水数据需要四个小时采集记录一次,再加上外出巡线往返三个多小时,有时候几个活叠加到一起,忙完至少出两身水,晚上一沾床身心俱疲、腰酸背疼,半夜还要硬着头皮起来查抄注水数据……”

说到如今的变化,李伟喜笑颜开饶有兴致地说,令人头疼的“顽疾”现在被采油队的革新“达人”改良后,工作量和强度明显降低了,井口的盘根可以金沙9001w以诚为本客户到三到六个月不换,且盘根盒没有跑冒滴漏现象;抽油机电机底座不用像以前把四个角的螺丝都松开然后再紧顶丝或拿撬杠往后顶,既费时费力还不安全,现在用摇把轻轻松松摇几圈就拧紧了;抽油机机身注黄油也不用抱个黄油枪爬高踩低,现在走到抽油机跟前,脚踩几下注黄油装置,黄油就顺着细管注进设备了;每天也不用每隔四小时查抄一次注水数据了,报表都淘汰了,数据都是自动生成,自动回传,准确度还高,现在还能腾出足够的时间外出巡管线了,总结起来就8个字:“省时、省力、省钱、省心”。

02

当好油井好医生,精心呵护油水井。李伟口中提到的盘根盒与电机革新“达人”,名叫李智,在采油岗位上工作已超过10年,曾经也是被换盘根和移动电机这样的繁琐活计折腾的苦恼不已。他告诉记者,油井生产过程中,盘根算得上是一个消耗比较频繁的材料了,特别是偏磨井、断液井和高含水井更换率更高,有时一个月甚至可以达到3次以上。他还以此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盘根7元,一台抽油机每次需要两个盘根合计14元,一台抽油机一年消耗费用就得504元,采油队更换频率较高的井累加起来超过200口,一年消耗的费用就估算都超过了10万元。

为尽快解决这项难题将费用降下来,革新尝试中,李智对井口盘根盒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了多次尝试,就连烂手套、高弹性布料、旧车带等都成了他的“试验品”。经过多次改良,抽油机废旧皮带成了最理想的密封材质,还在皮带长条形状上做起了文章,将盘根盒体留出与皮带粗细相同的口径,且带螺旋状,除外部留出一截外其余的全部代替盘根旋转压入盘根盒内,同时增加可以调节偏心的设计,当皮带有所磨损时在外部皮带擦附黄油的基础上紧固盘根盒使皮带旋转入盘根盒内,直至外部皮带全部使用完再更新另一条废旧皮带,一般一根皮带可以使用半年,一年在不产生新费用的情况下两根废旧皮带就可以把全年的老式盘根所需费用节省出来,整体上突显了调偏、润滑和连续填料三个优点。这种节能型井口密封器,按目前全队推广200套来算,一年就能省下10万余元。

“小发明、小革新本身就是为了创收创效,井组易耗材料通过修旧利废和小改小革的成果应用,达到管用、实用、耐用的节支效果,如果及时得到推广应用,取得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李智深有感触地说。

03

让李智引以为傲的小革新还有抽油机电机移动装置,有一次,他在帮工友移动电机紧固皮带时,刚把电机四个角的螺丝松开,却发现两根辅助移动电机的细长螺纹顶丝锈死变形,几人合力尝试多次,握扳手的手掌都磨出泡来了顶丝依旧滋滋地响,却还是纹丝不动。“顶丝退不出来,电机被顶的死死的,怎么办啊”工友们在旁边无奈地叹着气。

心疼工友的李智,见状便找来锯子三下五除二锯掉了顶丝,与工友用撬杠合力将电机撬至拉紧皮带的位置,然后将电机四个角的螺丝重新拧紧,看着工友的磨出血泡的手和激烈讨论却没有解决办法的场景,李智满脸愁容一言不发的回去了。“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大家每次因为这些琐事折腾的焦头烂额!”他一边走着心里一边盘算着改进方法。

一个月后,李智从车床工作台的原理中获得灵感。“对,既然顶丝拧起来那么吃力,何不将电机改成滑动式的……”有想法就尝试,他搬来一个电机在其底座设计了两根固定轨道,轨道用丝杠连接,丝杠末端焊接一个可以带动丝杠转动的手柄,摇动手柄,轻松地将电机滑动到指定位置,来回试了好几次以后,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太方便了,以前三个人围在电机前猫着腰抬的抬、撬的撬、拧的拧、推的推,费劲鼓捣半天才能完成这项工作,现在想要紧固皮带轻轻转动一下手柄轻就可以了,安全操作不仅有了保障,皮带寿命也金沙9001w以诚为本客户了,真没想到李智这个小改动竟帮我们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问题。”亲手试完操作的工友连连称赞李智的革新成果。

04

采油工李伟的搭档是注水工宋飞,两人一天的工作量就是完成化218井组的采注任务,对于宋飞来说,变化最大的就是注水物联化。他谈到:“自从注水井组连上物联网后,对于他最大的便利就是不用再每四个小时抄写一次报表,现在填写报表的大本子也省去了,而且不管是身在何处,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直观看到注水井单井的瞬时注水量、累计注水量、日注水量、干线压力等,问题井也会出现提示,方便第一时间调整参数和设备维护。”

刘雪忠是采油一队注水站站长,负责全队的注水及物联网工作,他告诉记者,厂级注水项目区在采油一队就有两个,为加快精细注水的进程,目前,物联技术已覆盖采油一队11个采油站,39个注水站配水间的199口注水井,基本实现了物联网全覆盖。5月份,刚验收新投用的两个注水项目区已全部安装了物联网,人员正在有序撤出,平时一个区块6个点需10名职工,现在配1人足够,不需要再印刷注水报表,全厂的印刷费都会因此而降低。

谈到物联网的优势刘雪忠表示,从表面看物联网的使用使原来需要现场录取的数据变成自动生成,减轻了职工工作强度,大幅度缩短了技术人员查找和收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优化人员配置。从内在优势讲,它能实时监测每一口井的注水情况,并根据检测情况实现数据的采集、存贮、分析、绘趋势曲线、数据远程传输等功能,这样一来,既降低了人工操作出错率,数据需要调整时也会有提示预警,从而达到精细注水的目的。

05

采油一队的创新达人里除了善于创收革新的职工,队领导也“亲自操刀”,创新工作方法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队长白国栋就是其中一位。

“支票”支招扎钱袋,精打细算当管家。在一队任职6年里,对于材料管控白国栋有自己的一番心得,他说:“作为一队之长,成本管控上操心多、压力大、责任重,材料费用作为生产成本管控中消耗的大头和管控的难点,虽然各个采油站在领取材料时有登记,但是只是一味的缺了就领,费用有没有超支心里却没有自己的一本账,再加之领料日与出库日时差原因,有些材料本月领取,有可能几个月后才出库开票,这样的‘时间差’致使本月实耗难以核算,看似细水长流,久而久之就成了‘只有累计实耗、年底结算总账’的糊涂账。”

基于此,白国栋创造性地提出“材料清楚支票”的想法,他按照各采油站的区域大小、材料消耗等类别均衡值,按比例下达次月材料费用计划,并将材料费用转换成500、1000、2000、5000不等面值的支票,按照月度材料费用与支票额度等价原则,将“支票”下发给各采油站,由各站长统一保管,需要时带上“支票”去采油队材料库“购买”所需材料即可。

“从‘领料’到‘买料’的转变,让11个采油站的管理人员在材料消耗上都有‘花钱’观念,倒逼各站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同时,采油队认真盘点库存材料,划分急需材料、备用材料和修复再利用材料,按需配料不仅使材料的使用更加的合理、规范,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材料积压和浪费的现象,真正把有限的费用用到了“刀刃上”。”白国栋如是说。

在他的精打细算下,采油一队的材料费用相比往年减少了160余万元。

履职期间,白国栋还先后研究设计了压裂液沉砂过滤装置、过滤网改进、自主维修泵等几种生产上的小革新应用,既让操作繁琐、影响生产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凭着“既当指挥员、又当突击手”的工作干劲,白国栋还荣获了2016年度集团劳动模范。

06

生产搭了台,党建就要唱好戏。目前,采油一队共有党员32名,其中在技术、管理等重点岗位上的就有14名,这部分党员技术骨干在改革创新和技术项目攻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采油一队支部书记张治理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支部将落实集团“强根固魂、引领发展”党建工作体系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和导向,继续做细做实支部从实际工作中提炼的“3融入2提升1保障”工作法,特别是在“党建+技术”方面,充分挖掘党员技术骨干在科技创新和项目攻关上的潜力,现在已经成立了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致力于破解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

杨永钊是采油一队的技术带头人,也是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的组长,除了带领队技术员队伍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也热衷于小革新、小发明。其中最让他满意的“作品”就是油管扶正防偏磨回音标,它的推广应用彻底解决了功图液面测试数据不准的问题。

动液面的准确测量是油井生产制度的制定和油井问题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测量不准,就会对油井的研究和后续决策带来困难。杨永钊介绍说:“平常购买使用的大多是活动式回音标,一个800元,贵不说精确度也不高。我就想着只要能做出一个能阻碍声音直线传播、且使声音完整的返回到井口的器件,那么这笔钱就能省下了。”

07

油管扶正器完美“助攻”。一次油井清蜡检泵作业时,杨永钊看到刚刚从井里取上来的油管扶正器,就近翻来倒去端详了半天,会意一笑心里有了“一物多用”的主意。回去后,他在扶正器塑胶上部加工安装圆形钢垫圈,用来阻挡原塑胶导油槽对声波的流失。等两个部件焊接好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正在作业的油井现场,趁着清蜡检泵的机会将装置下到井里看效果。

“原理都一样,都是反射声波,肯定能行!”杨永钊嘴里嘟囔着。

技术员小张将信将疑的反问道:“人家正规的一个800块钱,你这个连20块钱都不到,咋这么肯定哩”。

杨永钊像是没有听见,专心地测着动液面深度。经过三次测量比对核实,数据均显示956.52米。

杨永钊高兴的叫了起来:“小张,快看一下这口井咱们平时测量的深度是多少”

“杨队,是978.09米”小张说。

杨永钊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说:“看来这个钢垫圈比原塑胶导油槽更能减少声波的流失,测量误差足足缩小了21.57米呢”。转而故意抬高腔调说,钱少咋了,这叫小投入、大效益哩。

目前,全队经过推广使用600余口,已累计节约费用40余万元。

在谈到这些“微创作品”带来的经济效益时,队长白国栋深有感触地说:“目前采油队推广的小改小革成果累计节支约220万元,虽然改变的只是一小处,却换来了低劳动强度、低投入成本、高安全系数这样的大效益。总之,说一千道一万,降本增效的‘主战场’还是在一线,作为采油厂的主产区块,面对当前严峻的低油价形势,我们采油一队将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增强全员危机意识,继续挖掘成本潜力,按照采油队既定的应对低油价‘19条’方案,把创新成果和小改小革应用和发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断降本增效,努力实现‘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总目标。”(杜培华 但勇)

上一条: 小发明有大智慧 “金点子”创大效益
下一条: 小改小革显担当 开拓创新促发展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XML 地图